新闻动态
全球挑战与治理,我们发出青年强音!
2024-10-21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在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
作为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的组成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承办,以“全球挑战与全球治理:中国青年的政策设计”为主题的分论坛十一,于10月19日下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阶梯活动区召开,论坛旨在激发青年智慧,共议全球议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理工学院等高校青年师生共聚一堂,围绕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绿色未来、全民健康和优质教育等全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推动全球治理和社会发展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外事采访室主任杨依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唐颖、团委副书记吴秋翔以及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臻云、党委副书记李佳伟和副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主任田丽丽出席本场分论坛。外国语学院2023级硕士生王济生和2022级本科生刘丞杰主持分论坛。
在分论坛致辞中,冯仕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致力于培养具备强烈文化认同感、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人才。为此,我校成立了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在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支持我们的青年积极思考和探索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并在国际舞台上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
田丽丽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致力于将国际胜任力融入外语教育中,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在植根家国情怀的同时能够用跨学科方法思考全球议题,并提出中国青年的解决方案。
杨依军以“胸怀两个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作主旨演讲。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生动阐述了中国与世界、历史的中国与时代的中国、写好自我人生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等三组关系,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不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胜任力素养,肩负起时代使命。
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卓群代表人大青年学子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挑战与全球治理:中国青年的政策设计》报告。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严陈麒、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炎峰和外国语学院2023级本科生何一尘分别展示优秀成果。外国语学院2022级硕士生邢博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听懂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实践成果。外国语学院2022级硕士生赵潇分享其在国际组织的实习经验。
本场分论坛设立两个工作坊:“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和“听懂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工作坊”。
“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阶梯活动区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教师徐红霞、杨滨瑜、张玉荣、杨扬、林慧和冯瑞敏主持,外籍教师Duane Duguid、Rebecca Duguid、Steven Tice和北京外国语大学Diana Tice点评。
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活动是“国际胜任力素养实践工作坊”的最大亮点。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理工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活动一共设6个互动小组,中国人民大学12个实践团队带着自己对全球议题的思索,围绕“可持续发展与智慧社区”“绿色未来与气候行动”“全民健康与幸福生活”“优质教育与全球发展”“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平等”等话题进行提案海报展示,各高校学生代表参与研讨。
海报展示之后,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基于提案内容进行丰富的研讨活动,包括问答、角色讨论、研讨结果总结汇报和外教点评等。其中,角色讨论环节要求学生从提案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方(如政策制定者、技术研发者、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的角度来对提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多维度的视角与创新的活动形式,工作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展示了学生们在全球议题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问答
角色研讨
小组总结
外籍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外籍教师Duane Duguid,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主任、全球胜任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秀峰,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娜娜,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胜任力语言中心执行主任王红对工作坊进行了总结点评。
“听懂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工作坊”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燕华厅举行。活动由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黄梓涵主持。唐颖、吴秋翔、李臻云、李佳伟,以及德语系教师徐胤、英语系教师姜艳、法语系教师王智超等作为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学院以“听懂中国”项目为依托,组织的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累计吸引了超过200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今年以来,学院围绕“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这一主题,组织了包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等多学院参与的八支研究生和本科生混编队伍,孵化出八大学科的学术脚本。本次论坛所展示的成果,正是外语+学科的完美呈现,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用外语展现中国学术、中国故事、中华美学魅力的能力和本领。
论坛上,每支实践队伍都以“多语种+微纪录片”的形式,围绕历史、法学、哲学、教育学等八个学科主题,结合在西安、长春、杭州、十堰等七个地区的实地调研,呈现了他们“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的过程以及成果。
吴秋翔、徐胤分别从对“先锋社会实践”体系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跨学科交叉学术经历对各实践团的成果展示进行了点评。
李臻云对实践团的努力成果和创新精神给予了褒扬,鼓励青年学子保持这份热情和追求,坚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与其他分论坛不同,分论坛十一以青年方案为核心,推动青年领航,创新驱动,以展示互动,思想碰撞为鲜明特色,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创新思维与全球视野。本场论坛不仅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激励了更多青年肩负起推动全球发展的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